2013年的春季,裝車站的風(fēng)還帶著未褪盡的寒意,我站在充裝值班室門口,看著師傅們彎著腰,把那株比手指還細的桃樹苗放進挖好的土坑。鐵鍬翻動泥土的聲響里,樹苗的嫩葉輕輕晃了晃,像是在對這個滿是機械轟鳴的環(huán)境打了聲招呼。那時誰也沒多想,這株不起眼的小苗,會成為往后十多年夏天里,用滿枝沉甸甸的果實,把值班室的窗臺都染得香甜,成為裝車站最溫柔的“時光記錄儀”。
最初的日子,它只是安靜地扎根。充裝泵運轉(zhuǎn)的震動順著地面?zhèn)鬟^來,它便借著這股勁兒往深處扎根,枝干一年比一年粗壯;師傅們完成產(chǎn)品裝車,在樹蔭下歇腳時,總會順手打一桶水來澆在它根旁;冬天第一場雪落下來之前,老師傅會找些舊草繩,一圈圈纏在它的主干上,嘴里念叨著“小樹也怕冷”。師傅們總打趣說,這桃樹怕是把值班室當成了家——清晨聽著第一輛貨車進站的聲音舒展葉片,夜里伴著最后一盞警示燈的光亮收攏水汽。
它第一次開花,是在第四年的春天。在那寒風(fēng)吹拂的季節(jié)里,在桃樹的枝椏間,突然冒出了一串粉白色的花苞。裝車站的師傅們從這里路過時,都會放慢腳步——在鋼鐵和儀表的世界里,這抹柔軟的粉,竟比任何警示燈都讓人覺得安心?;ò曷浔M后,小桃粒像翡翠珠子似的掛著,師傅們巡檢時都會特意繞開樹下,生怕碰掉了果子。那年夏天,它結(jié)了二十來個桃,青黃的皮上帶著淡淡的紅暈,摘下來時,果皮上的絨毛沾了滿手。我們分著吃的時候,味道雖然帶著點微酸,但這也是裝車站里,第一次飄起果香。
后來的每年,桃子都結(jié)得更熱鬧些。樹枝漸漸伸到了值班室的窗沿,夏天開窗時,桃香混著清晨的露水飄進來,比咖啡還提神。成熟的桃子墜得枝條彎彎的,有的甚至要靠師傅們用竹棍撐著,才不至于壓斷枝椏。今年的桃子又熟了,比往年更紅更甜。清晨摘桃時,露水還掛在果皮上,絨毛被打濕后軟軟地貼在上面,像裹了層細紗。咬開的瞬間,清甜的汁水在舌尖散開,比市場上買的桃多了點特別的味道——或許是聽慣了充裝泵的節(jié)奏,或許是吸足了師傅們閑聊時的煙火氣,又或許,是帶著這些年里,每個路過它身邊的人,不經(jīng)意間留下的溫柔。
其實這桃樹,早早就成了裝車站的 “老伙計”。它見過二十四點的充裝現(xiàn)場,車燈把操作工的影子拉得很長,它的葉片上還掛著夜班的露水;也見過生產(chǎn)線滿負荷運轉(zhuǎn)的日子,充裝站里車輛的川流不息,它就把果子結(jié)得格外甜,像是在給加班的師傅們 “加餐”。它看著老師傅退休時,在樹下拍了張合影;看著新入職的年輕人,對著開花的樹枝好奇地拍照;看著設(shè)備檢修時,師傅們把工具暫時放在樹墩上。
我們的企業(yè),不也和這桃樹一樣嗎?當年剛起步時,誰不是像小苗一樣,在經(jīng)營市場的風(fēng)雨里慢慢扎根?老領(lǐng)導(dǎo)們像護著樹苗似的,帶著大家啃下一個個技術(shù)難題;新同事們來了又去,卻都把這里當成了能結(jié)果的土壤?,F(xiàn)在生產(chǎn)線滿負荷運轉(zhuǎn)時,數(shù)據(jù)屏上的產(chǎn)量曲線穩(wěn)步上揚,就像這桃樹的枝條,一年比一年舒展;遇到行業(yè)波動時,大家咬著牙挺過去,就像桃樹熬過寒冬,開春依舊冒出新綠。
今天又摘了滿筐桃子,紅撲撲的果子堆在值班室的桌上,像堆了一捧小太陽。突然明白,這桃香里藏著的,從來都不只是果子的甜——是2013年那個春天,師傅們栽樹時的認真;是每年冬天纏草繩的溫暖;是倒班時分享一顆桃子的歡喜;是企業(yè)一步步成長時,我們心里的那份踏實。
桃樹還在結(jié)果,裝車站的機泵還在運轉(zhuǎn)?;蛟S再過十年,我們會看著新的年輕人,在樹下說著“當年我剛來的時候”,就像現(xiàn)在的我們,對著滿枝桃子,想起2013年那個栽樹的春天。有些時光會走遠,但那些一起扎根、一起結(jié)果的日子,總會像這桃香一樣,彌漫在空氣里,留在心里。
圖文:廖啟羽
編輯:楊洪梅
審核:廖洪波